常遇春像斗败了的公_chicken_,憋得满脸通红。损失了两万多人,叫他情何以堪?
他憋得实在不行,只简单地说了三个字:“没意见!”惹得众人哄堂大笑。
连朱元璋自己都差点笑出声来。常大将军可是杀人无数的主,从来没有如此憋屈过A。
正在气氛有些尴尬时,朱升走了出来,大声说道:“我认为文奎武器先进,军纪严明,治军有方,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。对于这样的对手,如果我们直接与他们交锋,肯定是要吃亏的。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刀杀人。借别人的力量,让文奎的力量逐渐削弱。最后臣伏于我们。”
“招安招不了,打又打不过。这叫我等如何是好?”
朱升微微一笑,说道:“我们应该和文奎这个强敌结好,联手抗击张士诚、陈友谅等,等把这两个劲敌解决了,再考虑下一步的事情。走一步,看一步,摸着石头过河。”
刘伯温、李善长也纷纷称是,觉得目前的状况不宜和强敌对抗,凭空消耗实力,反而给张士诚和陈友谅创造了可乘之机。
面对文奎这个强劲对手,应该何去何从,让朱元璋和文武群臣伤透了脑筋。最后的结果还是没结果!
连常遇春这个百战良将都已没有了再战的信心,其他将领更加不会惹祸上身。特别是那些武将,哪个不想立功?一听说文奎的大炮能打到好几里地,他们顿时都怂了。
让朱元璋暗自庆幸的是,文奎似乎没有和他抢天下的雄心。至少文奎的每一次扩张,都是被B的。
商议良久,朱元璋聚思广益,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:把徽州割给文奎,并和文奎结成战略同盟。
这次朱元璋可不敢说招安,而是同盟。同盟就是同志,平起平坐的关系。
文奎接到朱元璋的亲笔书信,顿时傻眼。朱元璋和他称兄道弟,还说了一大堆道歉的话。表示再也不和文奎的部队发生冲突,以后兄弟之间应该团结友爱,一致对抗元朝政府。
慧缘法师接过文奎递过来的信,反反复复看了几遍,简直难以置信。这,还是那个杀伐果断的朱元璋吗?
一大片土地落入文奎之手,竟然还赔礼道歉?
慧缘用手轻轻抖动了几下信纸,笑道:“朱元璋似乎还挺讲兄弟情义A。你看他连徽州都不要了,只认你这个兄弟呀。”
文奎听出慧缘话外有话,冷笑道:“他也是没办法。他的武器不如我,徽州城抢不回去,不如说送给我?”
第四0五章活捉李初四
别看慧缘整天呆在宝林寺,对于天下争锋了如指掌。特别是朱元璋这个牛B的大人物,他似乎知道他的前生后世。因此,文奎和慧缘聊起天来,观点总是能碰撞出火花。
文奎一个不小心来到这个群雄争霸的时代,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并非易事。而慧缘对于文奎广结善缘更是交口称赞。打仗难免死人,这并不附He慧缘和尚的世界观。他希望天下大同,永无纷争,永无互相残杀的血腥事件。所以,一有时间,慧缘就和文奎灌输他的佛学思想,宣传他的“六道轮回”。
文奎在徽州城摆下了五万重兵,装备了大量来自后世的武器。这些情报尽在朱元璋的掌握之中。谋士朱升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信州府“问好”,还带来大量出自江浙一带的特产,如丝绸、苎麻等。文奎也尽量送给看朱元璋喜欢的东西,比如茶叶、陶瓷等。
在朱升的周旋之下,双方似乎出现了十分“友好”的局面。文奎看得出来,朱元璋之所以需要“安定团结”的和谐局面,肯定是要腾出手来对付另外两个大佬:张士诚和陈友谅。
此时已经是1364年,距离朱元璋称帝还有四年。在这么短的时间nei,文奎想彻底干掉江南这几个巨头,显然不现实。就算有武器库也不现实。他能保住信州府辖下的几十万民众不受战火涂炭,已经是功德无量。徽州城一战,文奎日日夜夜都在当苦B的军火搬运工,消耗的弹药应该有好几汽车。
本章未完...
=== 华丽的分割线 ==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