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妈把他抱在怀里,手在他后背轻柔抚摸着,轻声低语:“不是一定非得上高中,很多中专也不错,让你哥去帮忙联系一下,别慌,没什么的,真的,你相信阿姨,咱不害怕,没事儿,没事儿。”
我看见他瘦弱的肩膀一抽一抽地,渐渐地在母亲的怀里平静下来。
后来我妈跟我提让晓风上中专的事情,我没同意。我觉得目前最重要的是让他把身体和心境调整好,不能再做匆忙的决定。想来我妈也是觉得三年前让他立刻入学不是个好主意,这次也没反驳。于是,晓风没有继续升学,其实他一生中接受的教育也就到初中为止,这导致他对大学一直是既向往,又畏惧。
偶然的机会,我发现晓风挺喜欢音乐,并且会拨拨吉它。我问他什么时候学的,他却不肯说。我觉得他有爱好就挺好,于是在他十六岁生日那天,我送了他一把吉它当礼物。我至今记得他打开盒子时候的表情,他的嘴唇不停地颤抖,眼泪扑扑地掉下来,摔在吉它油亮的外壳上,碎了。
“别,你要是真喜欢,就别哭,我最怕别人掉眼泪了。”
我依旧伸出粗糙的手章给他揩,他瘪了瘪,含着泪笑了:“我以为你们,一定对我失望透了,我以为,你们不再喜欢我了……”
看他那可怜的小样儿,我也想象我妈那样搂搂他,最终还是没好意思,手在他头发里揉了揉:“人的一生成功与否,并不是只有一个标准,你是很坚qiáng很努力的好孩子,从来也没让我们失望过。”
我看见我妈在对面笑了笑,趁晓风试音的当儿,低声对我说:“你总算说了一句象知识分子的话。”
当天晚上,晓风对我说,囚禁他的那群人里,一个唱摇滚的,有把电吉它。他不发疯的时候,会允许自己弹着玩。我们收养他以后,闭口不谈他的身世。对外界也不曾公开,他就是方岩,只有医院和报社的少数人知道我们领养了他。目的是不想他再受人打扰,提起不堪回首的往事。那是晓风第一次跟我提他被囚禁的日子,黑暗的房间里,他亮晶晶的眼睛象是天上坠入人间的,星辰。
除了音乐,晓风非常喜欢看书,我家里没书架,书本都塞在箱子里,他过几天拿一本出来看,慢慢的,几箱子的书都给看完了。他还偷偷写读书笔记,偶尔我要来一篇看,写得还象模象样的,有一次,在单位的编辑送给他的那本“围城”最后的空白页,无意中看见的几句话,让我难忘:“城里的人想出去,
因为城对他们而言,
是种囚禁。
而有些人,是需要一座城,
来停靠漂泊的心灵,
需要,归依的方向。
这样的时候,
是保护,是依靠,
怎么会想着离开?
你,
是我的城么?
是么?”
他的字,越写越漂亮了。
一九九四年的秋天,晓风开始在少年宫的音乐班学习,平时弹弹吉它,看看书,身体恢复得很好,脸上终于见了点肉,身高也出人意料地窜了六七厘米。而我,就象我妈说的,gān旱地区迎来及时雨,终于恋爱了。
第3章
我妈不怎么迷信,可后来的某一天,她忽然跟我提起,晓风可能是我命里贵人,说自从这孩子到了我家,你好象什么都顺了。我当时一笑置之,可心里想来,他的到来,是给我的一生带来无数转机。不说解放路两室一厅的单身宿舍,就是因为我家收养晓风,报社表示支持而特批下来的;参加工作第一年,我就被评为省先进工作者;工作几年后顺利升到社会版的副编……最大的收获莫过于,我这个长相平平,出身一般的小记者,竟然赢得了报社之花高珊珊的青睐。高珊珊是文化局副局的千斤,跟我同一年进报社,人长得挺漂亮。用我妈说,女孩子大个儿,白皮肤就没太丑的。刚开始接触,觉得她挺侠义的,没什么大小姐的矫情做作。她很关心晓风的成长,几乎每个星期都到我家里来看他。她对晓风的好,不象报社里一些同事假惺惺,她对晓风是真好。晓风的年纪按理说可以自己上学放学,四中不远,离我家就公车两站。可我妈老是不放心,总是要亲自接送,一直到了晓风在少年宫学音乐,她还是照样每天接送。可有段时间她风湿犯了,我当时在北京出差,高珊珊就主动帮忙,其实那时候晓风已经十六七,打趣地说:“我保护珊珊姐还差不多。”